又是六月六
发布时间:2018-09-11 作者:王铁刚 阅读次数:1686
民谚云:“六月六,晒红绿”。所谓红绿,指的是各种五颜六色的衣服。在我的老家湖北黄梅,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我除了要做规定动作——晒红绿,还要做自选动作——晒家谱。
时光的指针定位在1970年六月六。那天上午9时许,族爷爷王维干提着一只小木箱,闪进我家小院。亲爷爷王维砺关上院门,端出一张八仙桌。两位爷爷打开小木箱,掏出几本泛黄线装书,摆在桌上,焚香,秉烛,磕头。礼毕,族爷爷手搭在亲爷爷肩膀上说:“这套家谱是我舍命留下来的,现在交给你了”。族爷爷的女儿出嫁了,自己的身子骨也快散了架。亲爷爷有2个儿子、4个孙子,“革命事业”后继有人。亲爷爷送走族爷爷,从屋里拿出《毛主席语录》和《毛泽东选集》,放在桌上,叮嘱道:“如果有人敲门,你就把家谱藏起来,看红宝书”。那年,我7岁,上一年级,似懂非懂。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广大农村掀起修谱热。鄂赣皖结合部3省7县太原王氏王鉷后裔紧跟潮流,72个支系纷纷修谱。谷华支系数十个村庄,数千名人丁,谱堂设在我自然村祠堂。我父亲解放前读过私塾,解放后当过大队出纳,经民主推荐进了组委会,参与编纂工作。我父亲一头扎进谱堂,忙得不亦乐乎,种责任田的重担则落在我母亲肩上。我节假日回乡“支农”,有时也到谱堂打下手,抄抄写写。历时1年零3个月,谷华户《王氏宗谱》成书,我父亲因修谱有功,领得1套。每年六月六,我拿出这套沉甸甸的家谱时,父母亲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眼前。
我岳父苏炎松是大文豪苏东坡的后裔,生了1子6女。儿子在省直机关工作,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仅生1个女娃。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住在湖北武穴的苏东坡后裔不甘落后,决定修谱,我岳父以老干部代表身份进了组委会,负责联络工作。由于重男轻女思想作怪,我岳父一直很“低调”,好在与时俱进,孙女也写进了宗谱。后来,孙女结婚,生下一个男丁,姓苏。“我老苏家有后了”!当年六月六,根据老泰山意图,我打开《苏氏宗谱》,在对应的世系栏内,用笔写下这一“家务大事”,并向湖北省武穴市苏东坡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作了汇报。秘书长当即表示,下次修谱时一定把老编委曾孙相关信息正式写进《苏氏宗谱》。
2007年11月,组织上安排我担任湖北省武穴市档案局局长、档案馆馆长,使我有幸再次与家谱结缘。我瞄准“档案资源建设全省第一”目标,号召局馆干部大量接收档案进馆。副局长朱泽民主动出击,与市内各印刷厂沟通,打开了家谱进馆的渠道。各姓氏举办颁谱仪式,我有请必到,作为官方代表讲话。我和吴谷英村支书孔令云策划,大孔家、细孔家、孔家桥3个自然村孔子后裔,敲锣打鼓,抬着全套80册《孔子世家谱》游街,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在档案馆门口接谱,电视台专题报道。我与局馆干部凭借馆藏的民国版《岳飞家谱》,为岳家拳成功申遗立下头功。每年六月六,我们以档案馆开放日为契机,组织中小学生参观,接受家谱•家风•家训文化熏陶,发挥了档案馆“存史、资政、育人"的独特作用。
今年初,我投亲靠友,来到上海,以谱为媒,先后拜会了中华文化促进会王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主任王听兰、常务副主任王恒松、理事王伯飞等宗亲,受益非浅,撰写了《湖州觅源》、《市场导向促联谊》、《魄牵梦绕孝感乡》等文稿,谱事通、九亲文化等专业机构竞相转载,全国众多家谱爱好者争相点赞。
今天又是六月六,我泡在中国家谱大本营——上海图书馆,零距离触摸《中国家谱总目》等宏篇巨著。面对3万多种,30多万册,历经岁月沧桑,饱含家国情怀,写满圣贤教诲的家谱,我心潮激荡,思绪万千,不得不说:做人要靠谱,做事不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