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清风同在 ——人人都是良好馆风的建设者、维护者
发布时间:2022-05-12 来源: 业务指导交流处 作者:王尹芹 阅读次数:582
馆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为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湖北省档案馆将今年定为“馆风建设年”。这次在全馆范围内开展持续一年的馆风建设活动,是从集中性教育向常态化教育的延伸,是从“关键少数”到全体干部的拓展,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成效可期。
在大自然中,“树”构成了“森林”,“森林”包含着“树”,森林环境好了,树自然生机勃勃;如果树生病了,森林生态迟早会沦陷。我们要治好一片森林,就要“砍烂树”、“治病树”、“扶歪树”,着力净化“土壤”,让每棵树都健康,都能被阳光照耀,被雨露滋润,这样形成了良好的气候,山才绿,水才清。
馆风建设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不仅相互影响,又相互作用。构建了良好馆风,人心就顺、正气就足;反之,不良馆风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我们都应是良好馆风的建设者、维护者,不能做旁观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如果每个人都试着先去改变自己,发挥自己的作用,就会产生“蝴蝶效应”,推动环境向好向善。所以,如何从每一个“小我”做起,激发政治生态的内生活力,建设良好馆风,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馆风就是每一个“小我”,所以人人都要主动做良好馆风的建设者。
馆风是全体机关干部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形成的一种风气、氛围,是作风建设和政治生态的集中体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人处在集体的大环境中,无时无刻不受到环境的影响。“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从这个角度看,你其实就是别人的环境。你有什么样的言行,就会给别人什么样的风景,身边就会有什么样的人。你给别人正能量,别人还你正能量;反之亦然。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团结一心的同事关系、温暖和谐的工作环境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所以你希望环境怎样,你就要先去怎样。
建设良好馆风,需要每一个“小我”共同行动。只有大家都来动手、都来耕耘,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大环境。首先我们在思想上要强起来。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履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彰显正能量。其次在作风上要硬起来。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态度,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厚植为民情怀,多一些责任担当,少一些等待观望,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绝不能让手中的权力成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还要在精神上富起来。常扫思想上的灰尘,时刻正人品、修德行,强力反对圈子文化和码头文化,净化朋友圈和社交圈,不为名利所困,不为物欲所诱,不为人情所扰,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始终保持蓬勃向上、昂扬奋发的劲头。
馆风就是每一个“小我”,所以人人都要自觉做良好馆风的维护者。
如果有人打破了一扇窗户,而这扇窗户又没有及时的维修,其他人就可能去打烂更多的窗户。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效应”。这种现象是一种“传染病”,会迅速传播;它也反映了一种“别人能做我也要做”的从众心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些信息,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最终造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雪崩时,每一片雪花都有责任。现实一再警示,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面对一些不良馆风,如果每一个“小我”都保持沉默,久而久之大家就习惯了,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但如果每个人都能坚守原则和底线,对待不良苗头及时“咬耳朵”“扯袖子”,时而“红红脸、出出汗”,敢于对不正之风说不,正气就会日渐充盈,歪风邪气就会无处藏身,“良币驱逐劣币”就会自然形成。
营造良好馆风的过程,是一个扶正祛邪、整体优化的过程。我们要确立坚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要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只有政治坚定,同不良馆风做斗争时才能有底气和力量,才敢真正发声。还要充分发挥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武器的作用,既做到自我反省,又能及时监督提醒身边的党员干部。
与清风同在。我们人人都是馆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都要成为良好馆风的积极建设者和坚定维护者。弘扬新风正气、涤荡歪风邪气,只要我们都做好了自己,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我们所向往的“勤勉、清廉、唯实、向上、包容、和谐”的良好馆风和“好正实优”的政治生态就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