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档案馆“四个四”推动美好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发布时间:2022-07-20 来源: 襄阳市档案馆 作者:李青妹 阅读次数:1046
襄阳市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市档案馆迅速安排部署,推动全员下基层,以“四个四”(四进、四问、四办、四送)推动美好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推进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四进”贴基层。襄阳市档案馆全体党员干部进乡村振兴驻点村、进党建联系社区、进包保企业、进档案需移交进馆的市直单位。馆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下沉,根据馆职能职责和分管领域确定联系基层对象,每名班子成员联系馆帮扶服务的2-3家数字档案馆建设联系点、3-4家档案需移交进馆的市直单位、1-2家村(社区)或企业,至少解决1-2件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党员干部全部下沉到“双报到”社区及2-3家市直单位档案室进行调研,了解社区需求,以及市直单位对档案服务工作需求,查找存在的问题,解决难点疑惑。
“四问”摸需求。襄阳市档案馆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在开展活动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状况、问需求、问发展、问计策。截至目前,全馆党员到基层通过“四问”收集问题20余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领办8项(村级问题3个、档案业务问题2个、社区问题1个、企业问题2个)。如馆乡村振兴驻点村谷城县庙滩镇古林寺村预对泉眼沟渠进行整治,但无资金来源。村黄金山至黄畈中心小学1公里道路提档升级项目两边需要路灯80盏。村委会用于民生服务的电脑数量太少。全市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进度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不符。民生档案信息查询还不够便捷。市直单位有即将到期需移交进馆的档案。十家庙社区办公楼建设项目档案收集整理需要专业指导。湖北环宇车灯有限公司附近公交线路少、站点远,职工上下班不方便。国药控股襄阳有限公司防疫储备物资251万元中有81万元物资储备于2022年前到期。
“四办”解难事。襄阳市档案馆党员干部立足于办基层群众需要的事、办群众盼望的事、办社会满意的事、办促进发展的事,采取措施解决了一系列问题。针对基层档案馆(室)迫切需要了解的数字档案馆建设问题,馆班子成员、党员干部深入我市范围内的省第二批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试点单位进行调研,摸清进展情况,以馆内的干部“四学四讲”活动为平台,让馆内数字档案馆建设相关科室骨干为全体人员培训全省档案馆考核细则。同时邀请省档案馆2名专家,于7月8日上午来我市就数字档案馆建设和系统测评等内容,为全市第二批数字档案馆(室)试点单位进行专题授课,在互动交流中解除了大家的疑惑。针对古林寺村泉眼沟渠整治无资金来源问题,馆领导班子带领乡村振兴工作队采取现地调研的办法,对沟渠整治项目进行了评估。争取县乡村振兴局支持,初步同意将古林寺村泉眼沟渠整治纳入县乡村振兴项目规划,同时帮助古林寺村申请项目,争取80盏路灯。针对企业反映的湖北环宇车灯有限公司员工出行难的问题,会同派驻襄阳市委办纪检监察组、市公交公司等单位商讨解决方案,园区原有的公交车线路经过优化,增设了7个公交站点,覆盖了园区22家企业。公交运行密度大幅增加,由原来的平峰间隔1-2小时缩短至20分钟一趟,大大降低了企业员工候车时长。针对国药控股襄阳有限公司物资储备资金核销的问题,馆领导班子主动与市经信局沟通协调,形成解决方案,并上报市政府。
“四送”促和谐。襄阳市档案馆在开展实践活动中做到送温暖、送形象、送政策、送服务。七一前后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对困难党员、困难群众、老干部进行慰问,发挥工会作用对生病的干部职工进行慰问,将党的温暖传递给他们。每到一个基层联系点坚决做到不给基层增加负担、不吃拿卡要,严格遵守党风党纪,树立了档案干部作风过硬的良好形象。针对村、社区群众党的政策理论知识学得不深问题,与基层支部商量联合开展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由馆长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基层党员群众讲党课,同步开展馆“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活动及驻村“第一书记”宣讲活动。针对古林寺村缺办公电脑的问题,迅速将市档案馆替换下来的状况较好的2台电脑捐赠给村干部办公。针对包保的十家庙社区在建新办公大楼过程中建档不规范问题,馆业务指导专家运用档案专业知识,制定建设项目“三合一”制度,服务指导社区边施工边收集整理档案。针对群众查阅民生档案多跑路的问题,馆领导班子组织相关科室对民生档案查阅重点内容进行了筛查,决定以解决毕业证书存根查询为突破口,切实解决民生档案查询多跑路问题。截至目前,已与市教育局多次沟通,并起草了《关于印发〈向襄阳市档案馆移交中专、高中、初中毕业证书存根数字化副本(电子版)〉的通知》开展征求意见,同步推动市教育局对市直初、高中毕业证书存根和大、中专院校毕业证书存根数量及规范化整理情况进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