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武汉市档案馆档案接收工作圆满收官 接收进馆档案数量和质量双双迈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5-01-25 来源: 武汉市档案馆 阅读次数:227
2024年,武汉市档案馆档案接收工作圆满收官,进馆档案数量与质量双双迈上新台阶,全年累计接收32家单位5.22万卷纸质档案进馆,连续两年进馆档案数量保持在5万卷以上;在追求档案数量增长的同时,高度重视进馆档案质量的把控,完成64万余条档案条目,731万余幅面档案数字化成果的质检,实现了进馆档案数据100%质检,确保了进馆档案的质量。这些数据直观展示了武汉市档案馆过去一年里档案资源建设的丰硕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武汉实践奋斗历程增添新的画卷。
一年来,武汉市档案馆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要求,全力推进档案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落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服务人民群众对档案工作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统筹规划,强化责任担当,深化依法接收,档案接收工作成效显著。
档案业务基础得到夯实。武汉市档案馆充分发挥局馆联动协同机制,主动加强与市档案局的档案业务沟通和调研工作,为顺利开展档案接收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前期修订市档案馆档案接收进馆范围的基础上,积极完善档案接收制度流程,对涉密档案解降密和档案开放审核等进行细化,对档案交接文据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提升了档案接收工作的规范化;采取摸底调查、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等方式,不断加强档案接收指导力度,持续提升档案接收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织主题教育、武汉马拉松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市乡村振兴局等涉改单位和20余家市直单位以及相关档案中介服务机构的档案工作人员约70余人,集中开展全市档案接收业务培训,明确了档案移交进馆标准质量和流程,为档案顺利接收进馆奠定了基础;注重强化日常档案接收指导,指派专人一对一联系档案移交单位开展全过程档案接收指导,有效提升了档案接收指导的效果,保证了进馆档案的质量。
进馆档案质量得到保证。武汉市档案馆严格执行移交进馆档案质量标准和工作流程,同时发文要求移交单位按照标准整理档案,确保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分类准确、装订规范;自主开发电子档案及档案数字化成果质检程序,对档案电子数据逐条逐页进行全面质检,辅助人工进行抽检,保证了进馆电子档案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有效提升了进馆档案的整体质量。
重大活动档案资源建设得到强化。严格落实国家档案局《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管理办法》和我市重大活动档案管理清单,靠前开展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指导和调研,指定专人负责“主题教育”“武汉马拉松”“疫情防控”等重大活动、突发事件档案的进馆前指导,全程跟踪掌握档案整理进度,为重大活动等档案如期接收进馆奠定了基础保障,全年累计接收主题教育、武汉马拉松赛事、疫情防控等重大活动、突发事件档案2.7万余件进馆;紧紧围绕我市机构改革中心工作,扎实组织涉改单位档案的接收指导,先后接收市乡村振兴局、市城乡建设局等机构改革单位1200卷1.7万余件档案进馆;积极配合市档案局开展全市红色档案电子数据归集,先后归集12个区档案馆红色档案数据6000余条、3.8万余幅面,并建立“红色档案”专题数据库;归集12个区疫情防控档案条目12万余条、82.7万余幅档案电子数据,进一步丰富了馆藏疫情防控档案及专题数据库。
馆藏档案资源结构得到优化。突出补齐馆藏档案资源短板,加大专业档案、音视频档案和资料等接收力度,全年接收专业档案4.1万余卷,占全年进馆档案总量的80%,馆藏专业档案占馆藏档案总量超过了五成;接收音视频档案416GB,时长超过10000分钟,资料260余册,进一步优化了馆藏档案资源结构。
宝卷书历史,兰台谱新篇。2025年是“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科学谋划“十五五”档案事业发展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市档案馆将继续秉持“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使命,着重围绕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大局,服务人民群众需求以及重要会议、重要工作、重大活动、重大突发事件、红色档案等方面,不断加强档案接收工作,丰富馆藏档案资源,逐步构建起覆盖面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优化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进一步提升市档案馆档案服务利用效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档案事业规划目标,为开创我市档案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贡献档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