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信息 >> 地方动态 >> 正文

清明寻根祭祖时 档案为桥续乡愁

发布时间:2025-04-03 来源: 孝南区档案馆 作者:郑素丽 阅读次数:77

清明将至,祭祖寻根正当时。孝南区档案馆迎来“寻根潮”,自3月起接待窗口和咨询电话持续升温,一批又一批市民朋友在孝南区档案馆通过人口普查、家谱族谱、方志书籍、民国档案等资料追寻家族记忆。泛黄的纸页承载着跨越时空的亲情,墨迹斑驳的记载架起了连接古今的桥梁,让寻根记忆有据可依,让乡愁有处可寻。  

      血脉拼图:耄耋老人的追思记忆

     image.png

“谢谢啊!感谢你们提供的人口普查档案,原来我养父生辰是1900812日……”布满皱纹的手轻抚档案册页,年近八旬的鲁老声音哽咽。看着第三次人口普查表上印记鲁老养父八十二周岁时的基本信息,也勾连起他曲折的人生故事:在生父家排行老九,幼年丧母后,由养父母抚养长大。如今自己也年近八旬了,不管生父养父,养恩生恩皆难忘。“生父1959年去世,虽未见生父的记载,但结合乡邻口述,也可推算生父年岁,我一直只是听说,就想找个凭据,这个档案让我有据可依了……”

地名罗盘:十堰游子的归航乡愁

image.png image.png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当听到电话中“欢迎实地查访”的邀请,十堰王先生难掩激动。据王先生介绍,王先生家族在新中国成立前因战乱走散迁徙到十堰,祖辈口传祖籍为“孝感王家村(湾)”,一直以来想寻找先祖祖居地。根据王先生提供线索,工作人员首先想到了族谱,查阅了馆藏收集的族谱,遗憾的是没有收集王氏族谱。又根据地名线索,以《孝感市孝南区地名志》为匙,在4313条详实的地名沿革记载中寻找。当工作人员将这本书记载了地名的起源与境域变动、地名形成规律与特点以及农村自然村、居民点相关信息提供给王先生时,王先生立刻表示假期时一定过来实地查访。工作人员也表示后期有需要随时联系,一本地名志为这个战乱离散的家族点亮寻根明灯。

       黄埔薪火:跨越硝烟的家国情怀

 image.png

“你好,是孝南区档案馆吗?听说你们馆内收藏了黄埔军校的同学录档案,我需要查询1940黄埔军校的同学录档案,我的先祖何某某就是1940年黄埔军校的一名学员,我想查询先祖相关的资料……”当时正值窗口档案查询高峰期,何先生的来电一下揭开了尘封的记忆。工作人员根据何先生提供的“黄埔军校”,结合黄埔军校后期使用的名称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这一重要线索,在民国档案目录数据库中输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关键词,很快在目录中显示了所有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相关联的案卷目录,我们找到了民国三十二年十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18期学生第16总队毕业同学录(共355页),遗憾的是没有找到何先生需要的名字。看着泛黄的纸页,斑驳的墨迹记载着分队号、姓名、籍贯的学生名册,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在那个战火纷飞年代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为保卫家乡、保卫祖国而聚集一起成为薪火之源的场面,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清明不仅是自然节气,更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节点。在这个清明节,满怀浓浓感恩之心的耄耋老人、坚持寻找先祖祖居地的游子、弘扬家风的传承者仅仅是众多查档寻根的一部分,他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祭之以礼”向已逝的先祖致以崇敬的哀思,感恩他们的付出,同时寄以将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化为今天我们砥砺前行的动力。

档案无言,历史有声。孝南区档案馆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档案馆,在丰富馆藏里追忆先辈故事、补写家族史诗、延续血脉深情。同时也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反映孝感孝南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文情怀等等,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湖北省档案馆 通讯地址:武汉市水果湖洪山路83号 邮编:430071
信息投稿邮箱:daxx33853@163.com
湖北省档案馆值班电话:027-87233715
档案查阅咨询电话:027-87233921
展览参观联系电话:027-87238837
鄂ICP备05006984号-1